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第二次浪潮,应该符合国际发展的新趋势和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求。
中国经过30年高速发展,受到成本和生态环境约束,东南沿海服装产业转移是必然选择。但是,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第二次浪潮,不同于前30年粗放型、能源消耗型、扩张型的发展,而应该符合国际发展新趋势和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求,走服务业、高新技术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。
中国服装产业转移的发展现状
(一)产业转移的不同形态 1、省内转移
目前,梯度转移尚未出现大面积的跨行政区发展态势,省内转移仍是主流。比如苏南企业到苏北开发,粤南地区产业慢慢向粤北和东西两翼发展,福建、浙江一些产业集群也向周边扩散,省内的“内陆”地区成为我国服装产业梯度转移的站。
在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普遍现状。以广东为例,广东总体经济发达,但是山区和东西两翼相对落后,珠三角的GDP总量是山区的5倍左右,是东西两翼的4倍左右。从政府层面来说,劳动密集型服装企业虽然消耗大量资源,但同时也是广东省最重要的GDP及税收来源,和工业服务业发展的基础。政府希望这些珠三角地区企业实现省内转移,到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去。这样既能给珠三角城市减压,GDP和税收收入又仍然能够留在本省。转移到广东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的三资企业,可以就地解决劳动力,同时在用电等方面政府也会给予支持,这些地区的企业生产成本会远远低于珠三角。
2、东南沿海向中西部转移
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符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,得到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,在当前政策环境条件下能享受许多优惠政策。而且比较海外转移等其它转移方式,有多方面的优势:,文化环境优势。东南沿海和中西部有相同的文化环境、法律环境,对于东南沿海地区的企业来说,投资风险小。而向海外转移,要熟悉他国法律,特别要避免与当地文化的冲突,风险比较大;第二,市场优势。近几年我国市场结构发生巨大变化,内需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,中西部巨大的市场需求,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到中西部投资。产业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可以兼顾出口和内需,今后,中国将会逐步形成沿海接单、内地加工、内外市场兼顾的新型的服装产业运营模式。
比如,目前,法派集团在四川简阳打造“中国西部服装产业园”、高邦集团在四川兴建新工厂、以纯在成都成立分公司、雅戈尔集团在重庆兴建雅戈尔分厂和西南10省市仓储配送中心。
东南沿海地区服装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例子还有很多,并逐渐由企业个别行为演变成为产业主流趋势。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